Pages

30 December 2008

機器人格鬥大賽

27 December 2008

Pot Pot Party

2009

23 November 2008

MA Graphic Design Graduation Show





Tuesday 2nd December 10am – 8pm
Wednesday 3rd December 10am – 9pm
Thursday 4th December 10am – 9pm

Join the celebrations at the grand finale
Thursday 4th December 6pm – 9pm


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lephant & Castle, London SE1 6SB, UK
+44 (0) 20 7514 6500


12 November 2008

Final Project_9 Visions of a Chinese Chair





好啦,這就是畢業作品。主題是 九面中國椅
希望透過介紹中國明式傢具來宣揚中國文化與傳統文人美學。
動機其實一開始是來英國前有幸能旁聽朋友的碩士班的一門課程:中國人文美學,講師是黃玄龍老師。他可以說是兩岸三地相當知名與活躍的古董鑑賞家,其為人不僅毫無架子,還往往將學生視為好友般殷切款待。我在那僅僅五次的課程,每次三小時不到的時間,悄悄種下對於中國文化傳承的使命感。
再者,自己一直很喜歡傢具設計,尤其是喜歡手繪椅子的結構,所以這次的作業理所當然且愉快地朝向這方面做研究。

只是當面臨完成的那一瞬間,自己並沒有顯得很開心或者所謂的如釋重負。反之,覺得時間窘迫狀態下成就的品質不是很突出,整體看來不甚滿意。 Flickr 裡有部份影像記錄,有興趣的朋友仍可以前往閱覽並請不吝於指教。


最後感謝黃老師提供主要資料研究與經驗分享、 CC, 柏光第一時間通知我有這樣一門課程可以旁聽、Tyrael 在書法字體上的協助、Noi 最後在整合書本的形式上給予重要的意見、堂嫂 Lujet 與前室友 Lyn 的英文校稿。以及 父母與姐,給予我一份永遠無法回報的支持。

28 October 2008

Shit

在這冷漠的社會裡,只剩 狗屎 還有些許的溫度。

26 October 2008

回憶殺人

總是會在奇異的時間點回到「座落在草原上的香料工廠」,
就是個新聞台,只是曾經共同記錄過一段曾經交往一年的感情。

就在前晚,發覺原本不再更新過的 PChome 新聞台被無預警關台,想到這一個「一年的曾經」可不能就這樣被科技刪除記憶。
一怒之下,徹底地花了近 2 個小時將 4 年半前、140 筆文章、為期 2.5 年、32.3 MB 的交換日記備份下來,當按下 save 的那一瞬已經凌晨 3 點半。

上了碩士課程才知道所謂 research 的資料回溯,不自覺以那樣的角度回顧,驚異地慶幸我和她卻實留下了當時氛圍環境的蛛絲馬跡以及不少細節,讓時間刻度滴滴答答地一刻刻往前...
從最近的一篇篇往下細讀,說整格的,那感覺很奇妙,從第一人稱寫給她、第二人稱她回我,到今日又彷彿以第三人角度看一幕幕的場景,同時「時間」也在眼前展現情緒化的定義。
魚雁往返的內容讓 Grayscale 的 查令十字路八十四號 對比出 RGB 的香料工廠,還 HD 畫質。
雖然高潮迭起,事隔多年地重回現場,裡頭有自己太多的粗心、不敏感與來不及卻應該的抱歉...

的確,
回憶殺人。

我還是得謝謝妳,妳讓我曾經接近完美過。
那曾是我生命裡最躍動與自由的一章。

8 October 2008

The whisper of hidden beeauty - Chinese Chair


這應該算是這次 project 裡較為核心的一項實驗元素。目的是邀請讀者隨時可以想像、假設家中有這麼一張中式傢具的擺置模擬。



感謝艾姐提供後腦勺與雙手。

15 September 2008

15 SEP 2008

21 August 2008

WORKING MEMO 2007 OCT - 《帶著獅子在沙漠中行走》

1.
這裡不是學校,不要總是等著別人指導你或給你什麼。

2.
不要抱怨。
對於你自己已經接受的工作,就拿出能力和責任感做完它。你的工作是解決問題,不是製造問題。


3.
請提高標準要求自己的溝通能力。
請特別注意你的角色和身份,請清楚你跟他人的關係到底是什麼,不要把廠商當客戶,把客戶當笨蛋,把協力單位當成部屬。許多你覺得很「好用」的外面的朋友,都是許多人多年來辛苦經營的人脈,不要使用得那麼理所當然,花時間去想想你的人脈在哪裡?


4.
你的 EQ 很重要,IQ 也很重要。
想讓別人尊重你是個大人物,就不要做一堆小朋友的反應。Senior 與 Junior的差別在哪裡?就是值得信任。


5.
每個人都有為自己想的權利,但是當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絕對要以公司的利益為優先考量,這是你進入社會最基本的義務。那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會錄取那些面試時「我覺得對這份工作感興趣」的人,而會用「我需要這份工作」或是「我能夠做些麼」的人。

6.
付出。
只有付出才會讓你更以自己為榮。主動幫忙,你就一定會成功。


7.
你的作品就是你。
你很計較很小氣,你的作品就不會大方,你很幼稚很任性,你的作品也絕對不成熟,你不真心,總是做做樣子,你的作品就永遠不會感人。


8.
不要總是等著別人告訴你怎麼去做,等著別人告訴你標準答案。
張學友唱過了,等著別人給幸福的人,往往都過的不怎麼幸福。


9.
我不希望「校稿」是個問題。我不希望「加班」會是個問題。不管你的理由是什麼,你一定還沒有盡全力。

10.
每個人都一樣,沒有什麼人是不能被取代的。
不要總覺得自己特別重要或是特別委屈,想辦法搞定你覺得讓你不舒服的問題,不是等著別人來替你解決,因為別人解決你最快的方式,就是找人取代你。


原文節錄自 《帶著獅子在沙漠中行走》作者:胡至宜。包氏國際有限公司, 2008/01/15 出版

11 August 2008

Ming Dynasty Huanghuali Official Hat Chair














Art is useless; furniture is useful.
If you sit your ass on it, it's a chair,
if you walk around and look at it, it's art...
In fact, the more layers of meaning the better.
Richard Artschwager
It is the theme of my master project this year in UK.
The original inspiration came form the course I attended last year, called 'Chinese Literati Aesthetics'.
Here is the previous article I wrote about the course.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introducing the inner thoughts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a chair, a Ming style chair.

Chinese chairs convey a mass of information, and insight into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pirit.
‘Sitting’ is one of the actions we do since the day we are born.
A ‘seat’ is an object which comes from culture.
Because of the seat, ‘sitting’ became a cultural activity.
Thus, the act of sitting affects the form of the seat,
likewise the form of the seat causes different way of sitting.
(translated from 《一章木椅》)





18 July 2008

Heaven's sigaiture

I tried to focus on her name: H.W.



9 July 2008

Letter by Letter: An Alphabetical Miscellany























Letter by Letter
: An Alphabetical Miscellany


Letter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our language, and quite possibly of our consciousness. Written into young minds through constant repetition, letters soon function like water in a fishbowl–essential for life, but too familiar to qualify as objects of serious inquiry. But considered separately from words and sentences, letters express their own mysterious beauty. In order to uncover their secrets, it is necessary to forego the conventional historical approach in favor of an impassioned appreciation of their formal and sensual characteristics.

In Letter by Letter graphic designer and calligrapher Laurent Pflughaupt analyzes each letter of the Roman alphabet in detail, tracing its origin, evolution, and form, as well as discussing its important abbreviations, symbols, and associated meanings. Arrang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twenty-six entries offer a wealth of facts about each letter, establishing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letters and elements borrowed from a variety of different fields of study, ranging from traditional paleography, phonetics, and graphic arts to the more arcane areas of musicology, esotericism, and even Eastern philosophy. In addition to a glossary, timelines and images allow us to visualize the letters during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eras, giving the reader an appreciation of their successive metamorphoses. Written as an homage, this lovingly illustrated book takes a broad approach to the modern alphabet, allowing the reader to see letters anew, in a fresh and lively manner guaranteed to inform and enchant anyone interested in typography and language.

Original contest and image: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Printwork
Capture the best publication and promotion

Edited by Victionary
Designers have various styles. As the old saying goes, to each his own. But they are all driven by the desire to make a mark in their profession. Printwork may just do the trick. They allow designers to put their personal stamp on print work, notably publications and promotional materials. Designers distinguish themselves with their works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special printing effects. Printwork devotes itself to documenting publications and promotional items such as catalogues, identity, leaflets, packaging, name cards, brochures and more. Whether you are a die hard print work fan or just curious about the trade, you may just find your little prints here.















Type Addicted
The new trend of A to Z typo-graphics

Edited by Victionary

From 2D to 3D design, types are another key visual besides pure graphics and illustration. How to deal with types is a common challenge among designers/artists from various design disciplines. We are excited to present you our latest title Type Addicted which shows you the new trend of A to Z typo-graphics.

Type is one of the graphic elements that designers always get addicted to play with. It is commonly used on almost every item in our daily life. The title not only presents a rich selection of experimental and inspirational typefaces and its application, it also reveals the diversity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of contemporary typography. Examples of work by up-and-coming practitioner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and renowned icons are demonstrated; new directions and trend of nowadays typography around the world will also be disclosed eventually. This is truly developed for type addicts!



Original context and image: Viction: ary

79 Short Essays on Design




To find it more, Please visit
http://blog.pentagram.com/79-short-essays/

http://www.designobserver.com/archives/entry.html?id=25413

1 June 2008

Chaumont Poster festival+Workshop



photos already uploaded in my Flickr.

How to work better


How to work BETTER (original image from CreativeReview)

1. Do one thing at one time.

2. Know the problem.

3. Learn to listen.

4. Learn to ask questions.

5. Distinguish sense from nonsense

6. Accept changes as inevitable.

7. Admit Mistakes.

8. Say it simple

9. Be Clam.

10. Smile.


I even couldn't check any one above...
Maybe just start it from the first one at the bottom...

16 May 2008

SUROCUK 第33屆專屬 LOGO 票選活動!

幫旅英同學會的團體做LOGO票選,共計五個圖案(個人提供最後四個),
都已經放上 FaceBook 相本 裡了。
如瀏覽過後,請 回覆此篇 作為投票證明呦~

::: 註明 A - E 您喜歡哪一個即可 :::

咳,基本上自己不是這麼喜歡寫設計理念,
總覺得八股至極,又往往無法像圖形直接地提供具體的感受。
Anyway, 無法投票的朋友,我也希望能了解你們的看法...




















A
將台灣語英國的簡稱相融,以呈現留學生體驗東西文化後所衍生出嶄新的世界觀與生活方式。
利用圖層堆疊,從黃色的 SU、淺藍 ROC、紅 UK 來表現相溶、互融與共榮的想法。所得到的色彩、造型正可以表現每一位留學生心裡對文化上新的發酵。除了保有「從哪來」的結構,也可以演化成不同的新眼界。
designed by Ying.
感謝 Ying 同學勇敢承接和我同組患難的風險,且提供無比支援,
讓只有兩人的後防團隊能發揮最堅實的戰力。

























B
以毛筆完成水墨/水彩的視覺意象,
燃燒我們心中對異地遊子關懷的熱情。


























Let's ROCK! (C)

SUROCUK 的發音近似於 "rock" 包含其中。
年輕嘛,就是要充滿活力!
Let's ROCK! Go SUROCUK!


























Let's ROCK! (D)

延伸 ROCK 精神
以簡單幾何方式重組字體結構,提供較為中性與具備現代感的圖騰。
Let's ROCK! Go SUROCUK!


























E
“這次來英國多久?“

“只有一年..“
砰!(蓋章聲)
“Welcome on board! 不論你來多久,在英國有我們 SUROCUK 罩你。"


感謝小李子的專業評論:
以設計者目前的排放方式而論,選項 E.的表現最為出色。
但若將 logo 日後的使用延伸性考慮進去,
視覺效果也不
錯的選項 D.則較 E.更為合適。

12 May 2008

條子阿不拉

還記得 1999 年,那個全身散發菜味的大學時期。

其中一門課的老師詹仁雄邀請全班到西門町的戲院看(支持)免費國片:

條子阿不拉


記得大管班代領著一幫懵懂的同學進入戲院時,

雖然是夏末,天氣依舊豔陽與悶熱,大家爭先恐後地鑽入黝暗的戲院吹冷氣

但當大家視覺習慣眼前的黑暗後,一股詭異感竄至每人心中...

整間放映廳只有我們同學與稀落的老爺爺們。

麻將俠張大帥率先發難:大管,是這一廳嗎?

緊接著螢幕有了動靜,放出的標題竟是三國誌那類的古裝老片,

配樂更恐怖,是可以直接收藏在電影歷史博物館的那種緬懷感。

一夥人蜂擁至,幾分鐘後又倉皇逃。

以上就是當年觀賞該片的背景故事。

歷史意義上,

當年周星馳的每部電影蘊藏著大量可供人蒐羅的經典對白,

咱們這幫良師益友卻忙著模仿條子阿不拉劇中內容。

這部片,無可取代地支撐起大學時期所有聚會的茶餘飯後。

還記得多年後夏季的某天,杯杯說他終於在大士林地區找到該片的 VCD;

瞧他喜孜孜的模樣當下我還真有點羨慕。

冷不防身旁的膽玲瓏淡淡的說:

我上禮拜拿到 DVD 版本,還貼著特價。

哎,這就是青春啊~

它這部優質國片的內涵對當年幼的我們,著實烙下不可磨滅的永恆地位。

尤其剛才聽著柯有倫(劇中演員柯受良犬子)的歌,

那股世代交替的蒼涼感更逼著我得好好記錄這部陪著我們渡過青澀年華的金馬國片:條子阿不拉。

讓我們一起重溫吧...

5 May 2008

BLACK BARS



















相信大家在新聞頭條或報紙社會版都曾見過目擊證人或
不該露臉的無名氏眼睛部位都有這麼一條黑色區塊。














前日在 V&A Museum 以 £8 買了這樣一件逸品: BLACK BAR
與其用 photoshop 製作,何不直接戴上
由平面轉 3D 的真實物件(眼鏡)?














包裝相當簡便,眼鏡直接裝入紙盒中,正面鏡片上貼上一層薄薄的靜電保護貼。盒上印有:
Pants may be required (check local ordinances).
Keep Black Bars away from children and humorless adults.














鏡片由深色鏡面壓克力所製,表面光滑無任何綴飾















鏡腳耳靠部份的曲線佩戴起來就像一般眼鏡一樣,沒想像中不適。
就連鼻墊裝置的位置,連亞洲人我都覺得剛好,不會有異感。















鏡腳前端 有 Stupidiotic.com 的立體浮雕雷射 logo,

就連「鏡框」的結構,都是直接以螺絲與鏡面連結,而不是隨便以黏劑膠上,整體感很紮實,完全沒有晃動的部件。



其實這樣愚蠢可笑的想法實現,絕大部份來自於壓力過大的平面設計師
(但我很激賞這種勇氣!)

為了發揮這樣產品的最大功能,我邀請目前來過宿舍的親友幫忙,
感謝大家積極地參與,作品數目持續增加,笑聲也不斷上揚。
歡迎改天也來我家當當「無名氏」

29 April 2008

歐密羅 與 葉麗茱



















重現 15 世紀悲劇誕生的故事場景















倫敦新市容。














未來概念車就在你家。

NOT Oyster Card (NT.300)



原以為在英國就是得刻苦地渡過留學生生活,

但是挑對時間,學生也可以當皇帝(暫時性的)。

僅僅 5 分鐘步行的 tesco,生蠔一顆 48p

還挺新鮮!這算是春天最奢侈的食材了。

自從 David 發現這好消息後,我們近幾天所吃的量

相信已遠超過台灣以前的幸福了,噗。

26 April 2008

自行車車服在視覺上文化的差異

在 Mobile01 上看見這一篇文章

大家對於代步族的裝扮的觀感?


很多人提到車服幾乎只是這些自以為騎自行車很高檔的有錢人的炫耀品。

還沒看完全部文章就想為了平反這說法而特地申請了一個帳號來回覆。

回覆完,只覺得自己寫論文報告都沒這麼認真而且胸有成足(有氣勢啦)。

-----------------------

在英國,據 飽囉 觀察,

如果是 10~20 分鐘的步行路程,基本上多數人以雙腳完成。

但只要一踏上踏板,毫無疑問他們一定佩戴安全帽。

若 20 分鐘以上的單車騎乘距離,

較有錢的人選擇低調、印有贊助廠商或是車隊名稱、功能齊全專業排汗效果的車服車褲。

一般民眾仍會披上像是台灣交警穿的那種螢光黃背心或夾克。

而且那種螢光黃還是全新、極為刺目的那種彩度。

「騎自行車」,在倫敦絕大多數是指上下班「代步」騎乘,以取代公車、地鐵或轎車的運動。

上述觀察的結果之下,一週七天無時無刻都有人騎專業跑車著全副武裝,

很難猜得出對方是上班途中,還是單純為了運動而騎車。

::::

車服存在的理由,原本出於競賽而衍生的

隨手翻了 google image,(至少)從古早 1955 年的環法比賽照片

個人臆測,先就剪裁而言,為了達到低風阻、輕量等特性,款式基本上與現今大同小異。

而上頭的圖案除了贊助商、“部份“裝飾外,其基本上顏色都有一定的規則:

'黃衫代表冠軍,白衫代表新人王,紅點衫代表登山王,綠衫代表衝刺王'(Tour de France)

綜合款式與衣服的 graphics, 可能就可以在一般生活中達到'顯眼'而引起'警示'的作用吧。

只是,目前多半車服仍以車隊或廠牌靠攏,一方面也是因為車友可能也會比較喜歡上頭的圖案與配色。

生產素色、休閒性質車服的廠商不是沒有,只是也許過於顏色與圖案略顯低調,視覺上引起的刺激過小,

以致於大多數車友在出門騎車時,多半還是會選擇與 t-shirt 比起來還綺麗的車服。

就好像,打籃球的球友偶爾也會因為支持 NBA 某隊/某人,進而穿著附有背號與球員名稱的球衣。

(似乎有點 wordy 了。

但這涉及材質、剪裁的視覺效果與低風阻科技;也有可能討論高速騎乘時,車衣經過肉眼的瞬間能表現多強的警示程度)

anyway, 車服在初始的環境,款式賦予比賽車手看起來更精悍的視覺語言(極短的袖口與束腰)、

graphics 則提供易於辨識車手與車隊的功能。

至今自行車運動普及化後,一般車友得以輕易購買車隊版車衣,

只是恰好其剪裁和一般衣著不同與色彩顯眼,造成視覺文化上的不習慣。

但我相信車友全副武裝出門,無非首要考量絕對是 安全


(糟!忘了說「車鞋」的部份>< orz


24 April 2008

久違了(救胃了)
















自從 David 搬來了之後,

肚子沒餓過。

幾乎大(主)菜都是他一手包辦,

我只能走清淡小廚或是吧台小生路線。

偶爾複習經典拿手「麻婆豆腐」如此而已。

(David 的紅燒獅子頭可以讓你吃到自己舌頭)
(涼拌秋葵則因為他們沒吃過而扳回面子)
(Bacardi + Lemon 小酌一番)

--- 逆光似乎還蠻有故事性的 ---

19 April 2008

Portfolio 2006-07

(好友鬍子兄不知從哪找到連我自己都忘了的部落格,這荒煙蔓草。
留下一篇留言,才又讓這壽命不長的文章空間再次浮出水面。
原來對於自己當年作品集的正式記錄竟收藏在那裡...
雖說“好漢不提當年“,只是單純想讓失散多年的孩子找回真正的家。)

---------------------------------------















































完成了。
列印:平均一本使用1/2 墨水(600)+
包裝:(殼200+氣泡棉5+外層塑袋5+車邊10)+
紙:(內頁40+扉頁30+封面5)+
膠裝:(唯一假於他人之手25)
=約NT.920

第一次清算,單價成本似乎控制得不錯
但起初的研發與計畫
我總共用了3組墨水1,200X3=3,600
第一、第二個版本各一本
最終版4本吧

總結畢業後的作品集共掏空了我近NT.4000
耗時三個月


感謝
包裝與形式=小春 , Jason & Spring 3的意見提供與眾友的鼓勵與支持
英文校對翻譯=KC , 姐 , Antony & Rebecca

以及最後幫我遞茶水、擦汗的老媽與老爹的經濟奧援,


沒有你們,我永遠浮不出水面。

謝謝。

+++++++++++++以下新增+++++++++++++
包裝說明
將長形黑色塑料布對折
置入氣泡棉與做品集
三邊封口(全封)
在預設出口處以虛線刀劃過方便開啟
並折兩折黏上黑色圓形魔鬼沾供日後閱畢放回袋內保存
再以黃色貼紙為最後彌封,撕口處依舊以虛線刀劃過

::: 留言 :::
Posted by K. >>
我喜歡你的作品集,有點zaha某本書的感覺
光看外面就有種很想打開看的衝動
可惜看不到

不過你的壓克力是怎麼做的呢?
很好奇


Posted by 月半 >>
跟上一本比起來的的是突飛猛進啊

感動


Posted by aggie girl >>
小子

連包裝都這麼精緻
希望評審感動落淚

加油~ 離夢想還有一步
過程最美, 實踐相隨


Posted by aoDo >>
我還是覺得 封面應該是很多很多樹
然後裡面有棵86號芭樂樹


Posted by KC >>
^o^ 真開心我也被記功一筆, 還排第一個哩.

謝謝你的禮物, it's my favourite scent!

---------------------------------------

2006 年 4 月 13 日 發表於樂多日誌

11 April 2008

11, Our place

經過半年的折磨,終於,我在英國找到最棒的室友組合:











(由左起)
Lyn,來自馬來西亞,英文能力相當好又顧家的女生,目前在
Harrods 工作。

David,上海男孩,一手道地中國菜,相當和善。

Sherry,David 的女孩兒,他倆是讀 MBA 的同學。

上帝聽見我嘶聲力竭地苦喊了半年,果然蹦出兩位可愛的新朋友。

現在家裡每天乾淨;沒有隔夜晚盤委屈地躲在水槽;

像是一家人一起燒飯 、聊天;共享家裡的一切...

沒有後顧之憂的我,面對課業應該也會漸漸能全力以赴了吧!

(理論上)

24 March 2008

Snowing London

印象中,似乎已不是第一次觀察這有趣的現象,

只是,親眼見著英國的雪,來得出奇不意(不易)。

沒辜負我自上個暑假的企盼。

其實,整個冬天倒還比初春暖些,就連這雪,

也是突然地來,無聲的息... 選在早上十點落下。

原本只覺得灰暗的窗外怎倏地明亮起來,

留下快門前的世界,粉雪,紛飛。

雪片家族愉快地盤旋在建築物包容的空間裡,

其餘的,選擇沾黏在我眼前的窗,

靈魂燃盡,融成一滴滴露,點點晶透。


23 March 2008

Pinhole Camera

一年的主修有兩次為期一週選修課程。
有絹印、鉛字排版、字形、攝影、動態圖文、...
為了讓自己暫時喘口氣,跳脫平面設計精緻卻煩瑣的相關主題,
我選擇“攝影“。

這次的主題定位在: Time and Motion
在進入概念的攝影內容前,
老師先讓我們製作自己的第一台相機:針孔相機。
其實我一開始也希望是「那種」針孔。
原來是真的以「針」打出的孔的相機。












【材料】
鐵罐 £2.5
針、鋁薄片、黑色膠帶、黑色消光噴漆












由於孔徑過小,室外曝光時間至少都要兩分鐘以上。
(以下照片都是曝光超過四分鐘)





17 March 2008

SUROCUK

SUROCUK is the first union which I joined in UK.

Its full name is Students' Union of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United Kingdom.

I am happy with serving Taiwanese students and working with these mates who devote themselves into voluntary missions.

Our first event was Taiwanese Culture and Food Festival.

The scale was not huge but it did work to fed yourself well.










poster-
English Version















poster-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And we just finished another big activity this March:


2008 UK Taiwanese Basketball Tournament

As usual, tired but pleased.

























加入的第一天,

自我介紹後兩分鐘直接被拔擢為資訊組兼美術編輯組組長的職位

好吧,我們相當缺人,該兩組目前成員一人:在下

(以下廣告)

如果您是在英國的台灣人,免經驗可,

願意和我一起工作,為辛苦的留學生服務半年,

除了可以擴展人脈,還可以學習平面影像專業軟體喔

請您投遞 CV 至留言版。

19 February 2008

MA WorkShop














這堂為期一天的課程,
老師不僅初步介紹攝影的歷史演進、
還指導我們如何保存數位影像檔案、
如何進一步呈現最佳的色彩影像、
如何校正軟體的色彩管理...

有需要講義的請寫信告知我































“在 LCC 沒好好善用學校印刷設備,就是白念了。”


今天終於利用特別為 MA
學生開的印刷中心介紹課程,重新複習絹印的流程。

再次印證手工印刷的色彩飽滿與覆蓋疊色的迷人之處。

獨一無二。